首页 独家 > 正文

网络小说作者常把摊丁入亩作为挽救明朝良策,摊丁入亩是什么?

2023-06-29 15:59:44 来源:哔哩哔哩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许多以明朝为背景的网络小说中,作者们常常会设定一个情节,即主角通过某种方式回到明朝,然后利用自己的现代知识和超凡手段,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,以挽救明朝的衰落和灭亡。其中一个经常出现的改革措施,就是“摊丁入亩”。那么,“摊丁入亩”究竟是什么呢?它有什么好处和弊端呢?它在历史上是如何实行的呢?

“摊丁入亩”,又称作“摊丁入地”、“地丁合一”,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,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,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(丁税)的废除 。“摊丁入亩”是康熙皇帝“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”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。雍正时期开始实行。这一制度的实行,减轻了无地、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,促进了人口增长。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,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。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打马虎眼任意加税的可能。摊丁入亩的实施,直接导致中国人口的爆炸性增长,从乾隆六年(公元1741年)人口突破1亿,到乾隆五十七年(公元1792年)突破3亿,再到道光十四年(公元1834年)全国人口突破4亿,占世界人口超40%(1830年全世界人口为10亿),奠定了中国人口大国的基础。

那么,“摊丁入亩”为什么会被网络小说作者视为挽救明朝的良策呢?这主要是因为,在摊丁入亩之前,实行的是一种以人头为对象的丁税制度 。丁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人头税,即按照人口的多少征收的赋税。丁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,当时实行“田调、租庸、丁税”三项赋役制度,其中丁税是指每户每年缴纳的钱帛或绢布。丁税的标准随着历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,一般按照户等或贫富来分等征收。丁税的征收对象也有所不同,有的是以户为单位,有的是以男性为单位,有的是以成年男性为单位。丁税的征收方式也有所不同,有的是直接征收,有的是通过地方官员征收,有的是通过地主或乡绅代征。丁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,直到清朝雍正时期才被摊丁入亩所取代。

摊丁入亩的主要内容是,将丁银(即按照人口征收的钱帛)和田赋(即按照土地征收的粮食)合并为一种赋税,即田银。田银的标准是按照土地的等级和面积来确定,不再与人口挂钩。这样,无论人口多少,只要有土地,就要缴纳田银;无论土地多少,只要有人口,就不用缴纳丁银。这样一来,就打破了丁税制度下的户籍制度,使得农民可以自由迁徙和婚嫁,也使得官府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土地和赋税的情况。

摊丁入亩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。首先,它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赋税负担,使得他们可以更多地留在农村或者到城市寻找工作,从而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。其次,它促进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和增长,使得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都得到了发展,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。第三,它简化了赋税的规则和征收的方式,使得官府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监督赋税,减少了漏税、浮夸、贪污等现象,从而增加了国家财政的收入和稳定性。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宋璟

返回首页
相关新闻
返回顶部